找到相关内容19494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度因明之 著作

    《中论》 亦称《中观论》。印度大乘佛教理论著作。内容包括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理论的创始人龙树所著的《根本中颂》与后人的注释两大部分。《根本中颂》传为500颂,实为446颂,分为27品,是龙树阐述中观理论的代表作。它把佛教的缘起论改造为诸法缘起性空,中观无自性,从而把《般若经》所讲的“空”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它以“中道”为纲,提出“八不缘起”、“真俗二谛”、“实相涅盘等一系列基本理论,是印度...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95338622.html
  • 印度佛教最早的比丘尼

    印度佛教最早的比丘尼   ■ 周玉茹   《世界宗教文化》2004年第01期   女性信徒在各种各样的宗教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佛教也不例外。尽管古代印度以夫权社会为主流,但女性佛教徒同样发挥了...赞叹道:“佛陀无上士,汝当受崇拜。将我与他人,拯救出苦海”(邓殿臣译《长老偈·长老尼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女性出家如此困难,和古代印度社会的等级观念以及妇女长期社会地位低下分不...

    周玉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2650931.html
  • 印度佛教传入藏地

    印度佛教传入藏地  据西藏佛教史籍的神话传说,公元世纪中叶,拉脱脱日年赞在位的时候,佛教传入吐蕃。但据可靠的历史文献记载,佛教的传入则应始于松赞干布(公元617—650年)执政时期。   古代西藏...周围地区的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文化和典章制作外,在精神统治方面,亦需要对中央集权有利的意识形态。而在当时,吐蕃几乎是处在佛教势力的包围之中,它不可能不受佛教的影响。这样,佛教从印度和内地两个方面进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0552770.html
  • 印度高僧与德化戴云寺

      印度高僧与德化戴云寺   徐艺星   早在唐宋时期,泉州不仅是远近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而且享有“泉南佛国”之誉。亚非各国的友人慕名纷至沓来,其中不乏佛家僧侣。晚唐期间侨寓泉州开元寺的身毒(今印度)人释知亮大师,即是其中较为著名者。   释知亮居开元寺多年。他不论春夏秋冬,常年袒露一臂,化缘于闹市巷尾,人称之为“袒膊和尚”。有一次,他慕名而云游到德化戴云山,见此山高出尘寰,...

    徐艺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390082485.html
  • 印度佛教哲学家龙树

    印度佛教哲学家龙树  一、生平  龙树(Nagarjuna),又译龙猛,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中观派的奠基者。活动于2~3世纪之间。关于他的生存,有各种不同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在南印度毗达婆国...系统地阐述并确立了大乘佛教中观派的理论,深受南印度安达罗王朝的引正王的推崇,晚年住在黑峰山(今哥斯坦河上游)。一说晚年住在阿摩罗缚底大塔西北50公里的吉祥山,并传其为王子所杀。  二、流派   龙树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82164970.html
  • 印度佛教传入汉地

    印度佛教传入汉地  佛教在西域传播之时,又由古代丝绸之路传入中土。当时由贵霜王国通往西域到敦煌有两条路线(亦称官道)棗一条是:越过葱岭,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行进,经过莎车、于阗(今和田)、尼雅(...还有一条小道,由克什米尔入红其拉甫山口,经子合、皮山到于阗。这3条路线均勾通了塔里木与中亚和印度的联系,把东方与西方连结起来。随着佛教思想的传入,贵霜王国的佛教艺术也进入了西域地区,在塔克拉玛干南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0552769.html
  • 最初东来的印度高僧

      最初东来的印度高僧   迦摄摩腾是中印度人,精通大小乘经典。竺法兰也是中印度人,能够诵出几万章的经论。他们随着汉明帝的使者来到洛阳传教,并受到明帝隆重欢迎。在那个时代,中国皇帝本来是盲目信仰神仙方术的,佛教的出现,令当时的人耳目一新。西域高僧迦摄摩腾与竺法兰远自西域而来的事,引起当时道士的惶恐不安,故有一场轰动的佛道比试。   永平十四年(七一)元旦,正当五岳各方道士循例向皇帝贺年的时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451358.html
  • 印度小乘的新发展

    印度小乘的新发展  婆罗门教在全印范围的复兴,无疑加速了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的转化。同时受到大乘佛教压力和被指责为小乘的那些教派,也不得不有新的变化。   从《佛国记》的记载看,直到5世纪初,小乘势力...不少新的观点。据7世纪唐玄奘和义净去印度考察,当时小乘只有四大派,即大众部、上座部、有部和正量部。其中上座部主要流行于南方及东方;有部的据点在北部,也流行于中部和西部;正量部流行于西部和南都,中部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2155488.html
  • 印度宗教哲学史的研究

    印度宗教哲学史的研究  于凌波  妙林  第12卷4月号(2000.04.30)  页23-29  -------------------------------------------------...《瑜伽经》云:「心之机能抑制是为瑜伽」。《慈爱奥义书》有六支瑜伽的记载,即调息、制感、静虑、执持、观慧、等持等六种瑜伽的修行方法。在古代印度,瑜伽本身不是一种哲学体系,修习瑜伽也不是瑜伽学派专用的方法...

    于凌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3171356.html
  • 印度佛教真理观略论

      印度佛教真理观略论   方立天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动机和目的,是基于对生命的体验形成一种广大的悲愿,以教化和救渡世人,而不是寻求客观的知识,探索外部世界的真理。他要教化人,就要向人宣扬人生解脱的真理,而人生的解脱又离不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这种佛教立场和教化需要,决定他不是着重从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的一致性和有用的知识中寻找真理,而是侧重从宗教伦理实践即遵奉行为规范中寻求真理,由此而提出...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81162418.html